全球医药贸易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
作者:苏州市医药产品公平贸易工作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点击数: 291发布时间:2024年5月8日
一、 全球医药贸易市场规模
2023年全球医药贸易市场贸易额为8342.1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3.25%,5年复合增长率为5%,其中,原料药中间体贸易额2522.4亿美元,同比下降9.9%,药品贸易额5819.7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全球医药市场处于在经历新冠疫情大幅增长后的回落阶段,受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医药产业链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在产业链前端,欧盟、瑞士、美国、英国、新加坡等主要原料药中间体制造国出口均呈较大幅度增长,增幅分别为5.9%、32.7%、21.2%、14.3%和24.5%,中国、日本、韩国呈较大幅度下降,印度小幅下降4%,全球制药产业链前端份额出现明显向欧美国家回流的态势。
药品和器械终端市场呈明显分化,医药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欧盟、中国三大市场也是最大药品进口市场,同比分别增长8%、6.6%、8.1%,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市场的58.1%,而其他经济体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东盟,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进口下降幅度分别为18.5%、21.2%、17.1%、5.5%和15.5%。
二、 全球原料药中间体市场
全球原料药中间体出口连续五年保持增长,2023年出口2424.2亿美元,同比增长0.4%,在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全球原料药需求尤其是大宗原料药需求显著增加,中国、欧盟、瑞士、美国、印度等原料主要供应国出口呈不同程度增长,中国原料药出口在2021年、2022年出口分别增长29.9%、21.9%,超过欧盟,跃居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额第一位,2023年,全球原料药需求面临疫情后的去库存压力,激素类、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出口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下降。同时,心血管类、抗肿瘤类、中枢神经类、胃肠消化道类等特色原料药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全球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全球原料药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欧盟原料药出口再度超过中国,重回全球第一位。
全球原料药中间体市场集中于医药制造大国,欧盟、美国、中国、印度以及日本、英国等占全球原料药进口份额的71.9%,巴西、新加坡制药工业快速发展,其原料药中间体进口量持续较快增长。
根据近五年出口统计分析,2023年,疫情对全球制药产业链影响逐步消除,全球原料药市场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加610亿美元,增长33%,全球医药产业仍处于较快增长趋势,当前欧盟、美国原料药市场处于历史高位,增幅有放缓趋势,印度、东盟、巴西等国医药产业和市场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全球市场因素,2024年全球原料药出口增幅预计达到3.5%。其中大宗原料药价格将逐步止跌企稳,中国、印度原料药出口预计于2024年完成疫情周期对出口量和价格的大幅影响,在2025年恢复小幅增长水平。
(一)欧盟市场
欧盟是全球原料药中间体最大市场,2023年进口额820.7亿美元,自2020年疫情以来,欧盟原料药进口连续大幅增长,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53%。
欧盟原料药中间体进口来源集中于瑞士、中国、美国,三国占进口比重的72.9%,根据2022年底统计,欧盟已发布有效CEP化学原料药证书6857件,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持有1139件,占总量的15.23%;来自印度的企业持有2797件,占比达37.40%,中印两国企业的证书总量占比达52.63%。欧盟是中印等原料药制造国关注的主要市场。
在2023年初,欧盟发布“促进原料药(API)生产的潜在措施”报告,意在促进 API 生产回归本土。在过去十年中,欧洲国家的药品短缺一直在增加,而且随着新冠疫情而加剧。根据欧盟统计,全球API产能欧盟的仿制 API 产量在全球仿制 API 总产量的 24%,亚太地区产量(中国和印度)占到 66%。在2021年,中国首次在全球市场供应了 18 种新活性物质,几乎追平欧洲(19 种新活性物质)。API 外包加剧了药物供应链的中断,因此提出了将药品生产,尤其是 API 生产回流到欧盟的提议。根据对欧盟2023年原料药进口和出口数据分析,欧盟自身原料药 产能有显著增加,原料药进口减少56亿美元,出口增加34亿美元。
202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其他内酰胺原料药突增180亿美元,2023年回落至20亿美元,是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大幅变化的主要原因,值得市场关注。
(二)美国市场
美国是全球最大原料药进口国,在2018年至2022年原料药进口复合增长率达到10%,2023年进口529亿美元,下降8%,爱尔兰、中国、新加坡是三大主要来源国,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61.9%。
爱尔兰是欧美跨国药企的制造中心,全球前10大药企都在爱尔兰设有生产基地,是美国原料药最大进口来源国,以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为主。
中国、印度是美国大宗原料药要主要出口国,解热镇痛类、激素类、抗生素类、维生素类出口量稳定,根据FDA在2019年统计,美国上市药品中,原料药8%来自海外,中国份额占14%,同时,美国药品24%和原料药的31%来自印度,而印度70%原料药来自中国,中国原料药中间体直接或间接在美国医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印度市场
印度是第三大原料药进口国,因本国制药产业持续发展,原料药进口近五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复合增长率10.1%,2023年达到147.6亿美元,中国是印度原料药中间体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占进口份额的68.8%。
2020年,印度医药局(DoP)出台政府资助额约9亿美元的鼓励国产化计划指导草案,以促进印度制药业所需的关键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国产化。跟据近期印度医药出口促进理事会的统计,目前从印度原料药总体供应在个别领域开始发挥作用,如生产对氨基苯酚的印度企业从之前的1家增加到了3-4家。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3年2月,已有22个原料药(API)制造项目申请立项,设计总产能3.3万吨。预计印度政府对本土原料药产业鼓励计划将在2026年产生积极影响。
2022年初,印度联邦政府规划了“印度2047愿景”发展蓝图。作为全球重要的医药供应市场,印度制药企业协会(IDMA)计划推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到2047年使制药产业规模扩大到约6000亿美元,包括增强原料药生产能力、提升学术水平、实施药监改革、强化政府扶持,从而推进行业创新和增长。
(四)东盟市场
东盟是原料药进口主要市场之一,2019年至2023年进口额复合增长率6.5%。从统计数据分析,东盟2023年原料药中间体进口量同比增长约10%,说明东盟对原料药的需求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新加坡、印尼、泰国和越南是主要市场。其中,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逐步成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近期,赛诺菲、默克、药明生物陆续在新加坡建设制造基地,有望进入第二轮高增长期,产业的增长将持续加大对原料药和中间体的需求。
中国是东盟原料药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近5年复合增长率23.3%,2023年在原料药价格大幅下跌的形势下,对东盟出口额逆势增长11.1%,市场份额在大幅领先的同时继续扩大。
三、 全球药品(海关税则30章,含药品和器械)市场分析
2023年,全球药品贸易额5785.5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4.5%,近5年,全球药品贸易呈两大特点,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相关疫苗和药品贸易额大幅增长,而后大幅下降,其中,仅疫苗在2021年净增467亿美元;二是生物药贸易额持续高增长,2023年达到1225.5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14.7%,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品种。欧盟、美国是药品进口最大市场,占全球药品进口份额的50%,
全球药品出口集中在跨国药企集中的欧美地区,美国、瑞士、德国、爱尔兰出口均超过500亿美元。近5年印度药品出口增速放缓,复合增长率4.15%,
中国药品出口在2021-2022年因新冠疫苗拉动大幅增长,2021年疫苗出口增量接近150亿美元,2023年因国际需求下降大幅回落,疫情期间,中国医药产业持续升级也促进了部分品种在欧美药品紧缺阶段的出口,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5%最高上升至2021年5.1%,2023年回落至2.3%,复合增长率为16.1%。
当前,全球药品市场处于稳定增长期,一方面欧美跨国药企的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促进药品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印度医药产业升级将提供更强竞争力的医药产品,包括在生物药、医用耗材等产品方面凸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预计未来5年全球药品贸易额将在2024年全面释放疫情影响后,于2025年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速水平。
四、 全球医药贸易市场发展趋势
结合全球医药贸易数据和当前各国医药市场政策,以及日趋全球化的新药研发、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未来全球医药贸易发展将呈以下几个趋势:
(一)欧盟、美国、印度中长期对加强本土原料药供应能力,外部需求增速将放缓,东盟、南美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化学原料药产业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贸易额将在2024年后保持小幅增长。
(二)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继续较快增长,生物药产业中心将从集中于美国、欧盟扩展到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这将继续拉动生物药贸易额较快增长。同时,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增长将加大对生物原料药的需求,相关贸易额也将较快增长。
(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尤其是东盟、南美医药产业发展将影响全球产业链区域变化,未来全球医药供应链将日趋多元化。